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美报:民企掀IPO与并购热潮 中国投行业迎丰收年

发布时间:2014-11-07 14:31:00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外媒称,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而言,2014年是大获丰收的一年。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4日报道,虽说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经历五年来的最低增速,但中国科技业新星和其他民营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并购交易以及债券和股票发行交易,推动投资银行的收入升至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等迅速崛起且大量投资的科技巨头进行了创纪录的交易,改变了过去数年来国有能源企业是投资银行最大客户的局面。

  瑞士银行亚洲投资银行部主管金弘毅表示,在中国,今年无疑是个好年头。

  据汤森路透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量已达到创纪录的6790亿美元,超过了去年同期的5440亿美元。中国内地企业不仅登陆纽约和香港,也在上海上市。在暂停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长达一年多之后,今年1月份中国重启了IPO市场。

  报道称,科技业的大型IPO提升了总体的交易量,从而令今年以来中国投行业的服务费收入略微超过40亿美元,为2010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

  今年9月份在纽约上市的阿里巴巴筹得创纪录的250亿美元资金,这给投资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负责阿里巴巴IPO承销业务的34家投资银行的服务费总计3亿美元,而其中五家牵头银行各分得大约4700万美元。

  其他科技巨头也造出了不小的声势。京东通过赴美上市筹集了18亿美元资金。腾讯出售了25亿美元的债券,为亚洲科技企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

  各投行表示,民营企业将继续成为推动交易活动的力量。

  瑞士信贷全球市场解决方案团队亚太地区负责人周纪恩说,他认为这种潮流的转向刚刚开始,这也是对中国经济的一种反映。

  据瑞士信贷分析,按所收取费用排名,事实上,在今年最大的30宗交易中,有22宗来自民营部门。相比之下,在2005年到2010年间,交易主角是国有企业,当时投资银行赶上了一波国有企业重组浪潮,特别是银行业的重组。

  报道称,虽说总手续费收入和交易量增加,但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每一家投资银行都必须加倍努力来赢取市场份额。投行人士表示,中资企业在IPO、尤其是在热门筹资地香港IPO时聘用多个承销商的趋势,正在推动投资银行承接更多交易来弥补平均手续费收入下降的势头。

  尽管竞争激烈,但寻求投资银行服务的中资公司的队伍仍很庞大,为海外收购交易提供咨询仍是银行家们的一大赚钱利器。瑞银的金弘毅表示,即便是中国不断放缓的经济增长也会为投资银行带来就问题公司和问题贷款提供咨询的机会。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左前)等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向现场投资人和工作人员致意。新华社记者王雷摄

  :美媒:中国IPO市场高回报率令人瞠目结舌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IPO市场高回报率令人瞠目结舌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0日发表了题为《中国的IPO响亮开始》的报道。报道称,仅几天时间就可以带来70%的回报,这种投资机会真不多见。

  但投资者发现,这正是今年的中国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所发生的事情,这样高的回报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

  资料图片:5月7日,阿里巴巴提交IPO申请,计划募资10亿美元。图为一位员工从印有阿里巴巴公司标志的展示柜前走过。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今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IPO的58只股票,上市首日涨幅均接近44%的上限。其中57只股票在挂牌后的五个交易日内又进一步平均上涨24%,第58只新股于7月18日登场。

  报道称,这样高的回报令人瞠目结舌,这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有很大关系。在今年初重启IPO之前,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暂停IPO14个月。在1月份首只新股上市之前,监管机构增加了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不得超过44%的规定,同时要求上市公司低价发行股票,从而为上市首日股价大涨提供了动力。

  报道称,在原本就起伏不定、充斥着短线散户投资者的中国股市,被抑制的IPO需求使得这些新股炙手可热。浓厚的兴趣使得潜在投资者竞相去打新股,其热烈程度可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市场媲美,当时热门的科技股受到投资者追捧。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钢说:“监管当局再度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这完全是将更多的收益让给了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二级市场,这样的改革有很强的行政意味。”

  报道称,目前IPO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还因为,近来在中国通过其他投资方式难以获得高回报,例如房产价格在下降,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也在下降,而截至18日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仍低于去年底的收盘水平。

  漫画:开门红。6月26日,A股迎来IPO二次重启后的首批新股。这三只股票不仅毫无悬念地挂在涨停板,而且持有者惜售明显,买多卖少,后续上涨空间依然很大。新华社发 徐骏 作


  外国机构投资者可通过一个配额体系购买上海和深圳证交所的股票,但这类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占市场的比例估计不足2%,且他们也不太可能获得IPO的配额。其余的新股将流向国内投资者,主要是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散户。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杨德龙说:

  “由于人们依然预计IPO股票的估值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目前很难阻止新股上市时的疯狂炒作。压低IPO的估值实际上确保了IPO投资者的高利润。”

  此轮新股开闸是今年初开始的,当时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确定了新股发行的长期目标,但对这些目标的措辞较为模糊,主要目标是让企业和投资者来决定进行IPO的时机、规模和股票估值。但由于在首轮IPO的市场推荐活动中,新股的估值大幅飙升,监管部门随即实施了限制措施,包括压低IPO估值及打击部分承销商的违规行为(如财务欺诈、信息披露不透明及虚报财务数据)等。

  报道称,一些人士担心,对新股估值设置的新限制及每年的IPO批准限额将打击一些企业的上市积极性。但不少企业除了上市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特别是一些无法轻易从债券市场融资或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丁远说:“中国监管部门的问题是,它们认为自己不仅有信心和能力、而且有责任对市场进行干预。但监管部门是监督机构,更应关注信息披露等问题,而不是股价的走势。”

  (2014-07-22 07:24:00)

  :上半年美国IPO“井喷” 中企赴美上市数量激增

  延伸阅读上半年美国IPO“井喷” 中企赴美上市数量激增

  参考消息7月11日报道

  美报称,甚至在阿里巴巴完成其预期的大规模向美国投资者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前,总部设在中国的多家科技公司已大张旗鼓地在美国登陆。

资料图片: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第九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发表闭幕演讲。



  《今日美国报》网站7月8日发表题为《总部设在中国的初创企业助推上半年首次公开募股企业数量激增》的报道称,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IPO报告,今年上半年,在美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中国初创公司数量激增,这使中国初创公司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内公司的第二受欢迎的股票投资。

  该报告说,在6个月时间里,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已增至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在IPO数量和融资总额方面均是如此。

  在这6个月里,11家总部设在中国的初创企业募股39亿美元。这超过了10家欧洲初创企业在上半年募集的33亿美元。

  在截至6月的半年里,全球162家公司在美国募集了总计350亿美元的资金,同比爆炸性地增长了50%。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IPO部门负责人杰姬·凯莉说,“交易活动终于赶上了”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在大约五至七年前呈现过的激增势头。

资料图片: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该报告说,截至6月17日,2014年所有IPO股票的平均收益为18.6%,这一泡沫似的收益可能标志着,美国市场正接近近期高位。

  凯莉说,上市的中国初创企业大多为互联网公司,拥有混合型商业模式。事实证明这样的商业模式对美国科技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她说,“它们有多种来自不同业务的收益流”,包括电子商务、广告及其他网上服务。

  (2014-07-11 07:27:24)

  :中国监管IPO获预期效果 今年首超美国欧洲

  延伸阅读中国监管IPO获预期效果 今年首超美国欧洲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

  外媒称,迄今为止,2014年中国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投资者可以将很大一部分收益归功于中国监管者。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30日报道,根据彭博新闻社汇总的数据,迄今为止,2014年完成IPO的48家企业经过交易规模调整后的股价平均上涨54%,而中国以外地区的194个IPO上涨了9%。

  报道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在存在诸多欺诈行为的首次募股过程中保护小投资者的努力。面对来自监管者的压力,2014年上市企业的估价大多低于平均水平,它们在15个月的IPO冻结后急于筹集资金。

  彭博新闻社汇总的数据显示,中国重启IPO今年迄今将亚太地区的IPO价值推高至177亿美元,超过上年同期筹资规模的三倍。

  报道称,中国监管者1月份开始加强对IPO定价的监督。针对企业和某些投资者相互勾结推高股票发售时出价的做法,中国证监会出台了新规定,将抽查投资者的IPO股票出价,并将未能“审慎报价”者列入黑名单。

  根据另一项规定,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其估价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它需要提前进行风险提示。

  信诚投资公司驻香港的股本投资总监凯瑟琳·杨说,加强监管实现了限制估价的预期效果。她说:“散户是赢家,企业是输家。”散户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一个IPO中通常最高能占到40%,这一比例在香港为10%。

  中国证监会称,在今年上市的48家企业中,只有8家企业的股票定价高于同行业平均估价。

  (2014-04-01 11:02:07)

  :路透社:IPO重启失利或是中国推进改革镜子

  延伸阅读路透社:IPO重启失利或是中国推进改革镜子

  参考消息网1月14日报道

  外媒称,停发逾一年多的新股IPO改革在2014年伊始率先登场,不过意欲抑制“三高”的所谓市场化发行却事与愿违,折戟的背后难掩改革不配套硬伤。

  据路透社网站1月14日报道,中国近期推出市场化方向的新股发行改革措施后重启IPO,但近日风云突变,江苏奥赛康药业于网上申购前夕暂缓发行。究其原因,老股转让规模过大,以及新股“三高”(高股价,高市盈率,超高募资)问题再现,均对监管层正在推进的新股市场化改革提出挑战。

  其后证监会表态新股发行市场化不代表放任自流,并于12日晚再推出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新规定,将对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发现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路演推介过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发行。

  1月13日,5家深交所新股公告称,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的精神,暂缓新股发行或推迟刊登发行公告,此前预计的发行时间表也将调整。

  瑞银中国研究副主管兼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在13日举行的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这轮新股改革对于现在抑制“三高”没有任何帮助,并预计新股频发会在今年3月份对创业板形成巨大压力。

  报道称,面对进入深水区的诸多领域改革,包括金融,财税,资本市场等专业性强的领域,中国在推进改革时不仅需要自上而下,超脱于部门利益之外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更需要谨防技术官僚借改革之名阻碍改革推进。

  “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放权,而且是核心权利的下放。”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证券业高层就称,“IPO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市场,改革不是要市场化吗?那就出台一个半生不熟的方案。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中国股市一地鸡毛

  尽管中国2013年的宏观数据尚未出炉,但从已公布的外贸,物价等数据看,实现年初GDP增长7.5%的目标已成定局,中国经济增速依旧在全世界排名靠前。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也同样排名在全世界表现最差的榜单前列,“一地鸡毛”的股市也让借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中国人梦碎。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每一次的IPO重启都是一个制造资本市场富翁的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因此发行询价中有那么高的市盈率也就不足为奇。”一位从事投行业务多年的券商人士称,“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当大股东都想着从股市套现走人,这样的市场让投资人怎么可能有信心呢?”

  发行市盈率高达67倍的奥赛康,原计划在深圳创业板发行5546.6万股,其中新发股数为1186.25万股,控股股东南京奥赛康将转让老股4360.35万股。按72.99元人民币/股发行价计算,本次IPO全部募资额约40亿元,其中大股东转让套现31.8亿元左右。主承销商中金公司承销费约3亿元。

  前述投行人士指出,此次的新股发行改革本意是通过新股发行改革方式,以及批量发行来抑制新股三高现象,虽然市场化改革大方向对,但问题出在改革方案的不配套,忽视了资本市场上共同利益勾结后产生的能量及对市场的影响。

  中国A股市场暂停逾一年的新股发行,于2013年最后一天重新开闸。短短数日逾30家公司启动招股程序。尽管有保险资金获准投资创业板和蓝筹股,意为股市输血的政策利多,但沪综指.SSEC一路下探,2000点整数关岌岌可危。

  该位人士建议,鉴于目前状况下市场各利益体很容易结成同盟,一方面是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查处,另一方面更要在制度设计上尽快完善和推进从审核到注册制的实质改革。“尤其要防止改革被技术官僚绑架”。

  IPO对其它领域改革的借鉴

  报道称,虽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此次IPO改革对正进入深水区的中国其它领域仍提供很多可借鉴之处。包括建立超脱于利益集团之外的改革领导小组。一位不具名的官方人士称,眼下诸多领域都有各自的利益集团,如果让这些部门自己设立改革小组改自己,结果可能就是改革的倒退。

  “这也是改革为何那么难推进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尽快明确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人选就显得很迫切。”上述人士称。

  举世瞩目的三中全会改革《决定》全文2万多字,涵盖60个具体任务,而其中55条是重大改革任务。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将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等。但副组长及其它人选尚未明确。

  报道称,在推进庞大的改革计划时,防止专业领域的改革被一些技术官僚借改革名义绑架也是中国下一步全面推进金融,财税等诸多专业领域改革的难点之一。

  “因为这些领域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化的改革方案,但是更需要具备超脱于部门利益之外的改革者,很多时候技术官僚的本意或许并不是要阻碍反对改革,但却在无意中充当了这个角色。”国研室一位不具名的官员称。

  (2014-01-14 16:49:00)

  :外媒:中国重启IPO难令私募股权“解套”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重启IPO难令私募股权“解套”

股民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交易大厅内关注股市行情(路透社)


  参考消息网1月1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暂停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曾经让那些聚焦中国内地的私募股权公司彻夜难安。而现在,IPO的重启再次令这些公司感到担忧。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0日报道,云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苏丹瑞在香港参加会议时说:“我的确担心中国市场的能量,担心一系列IPO带来的热度将导致股指直线飙升。”

  报道指出,多数私募股权公司都依赖IPO这种方式来退出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但在2012年末,中国证监会暂停了IPO的审批,同时加快了IPO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变的改革。

  受IPO市场关闭的影响,一些聚焦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将无法退出投资。尽管私募股权公司也可以将企业出售给其他公司或专业买家,但这种做法在中国并不常见。私募股权公司在中国通常买进企业的少数股权,因此没有太大的话语权来决定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退出对一家企业的投资。

  这已成为私募股权公司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公司希望至少能在几年内套现。总部位于深圳的私募股权咨询公司中国首创2013年发布报告称,过去10年中国完成的私募股权交易约有9000宗,但超过7500宗的投资者还未能套现。

  咨询公司EXS资本集团总裁埃里克·索尔伯格认为,中国IPO市场的重启“苦乐参半”,这将使私募股权公司看到清晰的退出途径,促使它们增加私募股权交易数量,但公司的估值也会上升。

  索尔伯格说:“我担心IPO市场升温过快,导致散户投资者和企业家再次开始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1月10日报道称,人们曾经预期,中国内地重启IPO将引发私募股权潮水般地获利退出,让该行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并刺激更多的交易。但亚洲私募股权公司对此却泼了一盆冷水。

  在整个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者一直很难退出投资,因为亚洲的IPO市场普遍低迷,而中国在过去一年则暂停了IPO。

  亚洲私募股权集团要靠所投公司上市,才能退出投资。但私募股权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意识到,中国内地已有7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而他们投资的公司排在最后面。

  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股权集团必须更现实地看待它们的某些投资选择,“如果认为中国内地重启IPO将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那是不正确的”。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数据提供商并购市场资讯集团进行的调查显示,亚洲私募股权行业的业内人士预计,只有经过漫长等待,才可能利用IPO退出其投资。

  整个亚洲私募股权行业在2013年仅完成了20宗IPO交易,筹资28亿美元,但通过股份转让退出的交易达166宗,价值315亿美元。


  相比之下,去年欧洲一半以上的IPO是私募股权公司投资的公司完成的,美国也有数笔使私募股权公司得以退出的大IPO,比如百仕通集团投资的希尔顿酒店通过IPO筹资24亿美元。